2016-05-31

紀事 (2016-05-31)

前天先電詢過,到台北的代理商買一盒 FP4+ 4*5 25sheets/box,估計去年來都沒有調價(歐羅不是跌了許多?)首次接觸「上海」以外的頁片包裝,大概裡頭就是多一重卡紙夾層,然後是黑色塑膠袋(並不完全防光),再裏面怎樣則不知道。[1] [2]


大半年前社群網站社團有人要折價賣,擺了許久,今年早些時接洽想收,卻說得跑老遠面交,不寄送,基本上不願意。問答之間有人說要收了—訊息更新的荒謬,上浮見了光即售出機會大,否則再好的東西、再平的價都乏人問津。

買了就要好好ㄦ用,也得更充實知識、研磨技巧。


---------------
[1] "StoneNYC": RE:HP5+ box opened (page 3), Large Format Photography Forum (archive), 2015-04-10 [LINK].
[2] 欲檢閱論壇圖檔,註冊「LFPF」沒有回音,圖片搜尋倒是搜到一頁圖文並茂。例子是 HP5,不知道個別頁片之間是否也是一張墊紙。Russell Kwan:〈Handling 4x5 Inch Sheet Film〉,Russel Kwan and Wendy Kwan Black and White Fine Art Photography [n.d.] [LINK]。

2016-05-27

紀事 (2016-05-27)

辦事情,順便買了水平尺,為了大相機歸零好用。不貴,網拍先看過價錢,知道哪裡有,且價格不離譜,就是省了一筆運費。Toyo 45G 前後組上方都有個小小的原廠水平儀,每每要踮腳才看得清楚。水平儀並未失效,不過又大又清楚的手工具,幫助很大。要是它們失準了,乾脆拆掉,水平尺有一條磁鐵,正好可以橫擺。若要自上方讀取,並不比原本的好用,恐怕仍需要有效且輕便的單顆水平儀。

大支、鋁製的比較貴,當下覺得能輕便最好,卻沒估計到夠長者可以一次通吃前後組。當然,得付出相對的代價,包括購置成本和攜帶成本。

經過竹市林森路的王爺廟,廟前的燈籠陣仗配合格局頗為上相。

_IGP6170_6300k_export-sml

先前曾經以 K400 拍過,用的鏡頭是 Tamron 02B。位置不同,看到的也不一樣。印樣樣張邊切去近半了,看著還不差。二月初當時總是陰濛濛的,燈籠都打亮了。相對現在只能靠廟口的自然光看到外側的附屬件金紅輝應,不發光的則全不出色。對我來說,黑白片時常有奇妙之處,可以說在世界失色時,它能表現豐富的明暗。有些時候強過彩色攝影,有些則和彩色攝影卻全然不容。或者是黑白片考量(Ken Rockwell:F.A.R.T.)得嚴格,或者是非要以色彩表現的,黑白則無聲息矣。

 20160517_012_export-sml

Filmroll 068, Kentmere 400, Xtol 1+1 (F80s), flickr [LINK].

廟宇格局幾難以攝影,除非有以「部份」作為主題時。這種感覺我想是出於「宮禁」的模式,不可窺看、不可旁觀;人和神明之間,是「陛下」、「尊上」的禮制關係,整套寺廟建營思維發展成一層(重近)層垂簾拱壁,意在幽微不可測,柱列和迷你板的柱列營造單元—轎龕—是至神祕所在,不是讓人「看」的對象。

P.s. 工具行買的水平尺竟比網拍同款還便宜啊! 只大概看了價格帶,要是覺得貴就不買,沒料到有這情況。

2016-05-19

新竹州廳,門的寫真 (2016-05-19)

2016 年 3 月份某日,新竹州廳,典雅的側門寫真。午後,天候多雲至晴。

Schneider-Kreuznach Super-Angulon 8/90 + Cokin P001;
上海 ASA 100 散頁片,Kodak Xtol 1+1 顯影。光影手工暗房工作室印樣、樣張掃描。

20160517_009_export-sml

距離不算遠,描寫的對象有相當高度,也略有深度,至少臺階到門板都要清晰。前、後組均 tilt↓5°,拍攝光圈從基本教義於 f/22+。期望很高的一幅,右手邊來光較強,負片上有些心驚的一抹黑霧,以為是當時來搭訕的大叔身影,不該入鏡的入鏡破壞了。幸好其人在視線外,也幸好這張底片最終做得還規矩,在顯影之前,真是期待很高,又怕擔心成真、失落特大。

其實嘛,仔細看這建築物是抓得滿正當的,調整許久的功夫。對照水泥部份,是門板、木飾條本就有著自身經久變形或歪斜。市府大樓前方地坪整齊種著大樹,斜陽照出樹影,明暗對比,雖然大多偏向一側,已使這低對比的場景多些亮眼處。

2016-05-18

新竹一信總社 4×5 (2016-05-18)

新竹—或者說臺灣—的地景很貧瘠嗎?表面看來的確是。若在當年,日治時雖有堂皇的建築,大街大路,未免冰冷肅殺,都是殖民、威權風格。就建築而言的確大多數都有其時代印記,且稱精美。曾經新潮,今日古典。然而「中華民國美學」爬滿 coma 了的西洋式台灣市容,更換、改建、遮閉、破壞,麻木地走進二十一世紀,習慣漠視。

新竹一信總社, façade,攝於 2015 年 10 月底某日下午,西來陽光。Fujinon-W.S 5.6/210 + Cokin P001
上海 ASA 100 散頁片,Kodak Xtol 1+1 顯影。光影手工暗房工作室印樣、樣張掃描。

20160517_001_export-sml

右半面影像該是受了意外但沒造成全損的漏光,甚至兼有「高光溢出」的問題?我認為是輕微漏光,片插開口難免,要儘量保持在冠布的陰影下。

站在目標對角的破落小屋地面,隔約兩米就是紅燈停等線,還有對街斑馬線過來的人不時經過,是很不安的環境。最重要者為建築中層的裝飾。構圖取捨,為求帶到兩面的招牌和部份牆面,帶進號誌燈不可免,「雜物」寫實,未必絕對要不得,如正面橫過的電線沒有任何方法可避開,正是保留本真。

機體上仰,相應地後組(焦平面)即 tilt↓15° 以垂直地基;前組(鏡頭) tilt↓10°,加上少量修正 swing→5°。目標深度有限,然而主要位在一定距離外,近前的馬路理想是暫時淨空,這塊空間較無顧慮必要。然而建築物立面相對高大,subject plane 亦屬陡峭,仍需要投入操作技巧,以求成像盡顯細節。

建築物位在街角,大門開在抹成曲面的兩面匯聚點。在保持像的穩立前提下,我選擇固定一面—正面觀看之左側,靠中山路,即市政府正前方幹道—,表現於相對位置上觀察的立體感。

兩條 645 印樣 (2016-05-18)

120 rollfilm 拿兩捲印樣,接連的兩捲,很緊湊,也別有滋味。新近拍完且立刻就顯影的一捲,主要在東門市場內,[1] 並及附近城市核心區走闖活動,停下腳步放腳架攝得的東西。中片幅(645 以上)印樣較 24×36 容易觀察,數量相對少了許多,能夠較為直覺地辨認內容。

20160517_014_export-sml

前一捲有部份重疊(食品行)。第一格機械原因(?),「被」消失一半。前面幾格是騎車出遊所攝,騎了對我和車子而言滿遠的距離,到目的地攝影後折返。[2] 前後約一個月間停頓了些時候,後面一半進城裡半日打完。最末一格是日落後的新竹誠品前,犯了嚴重錯誤(+1 ~ 1.5 stop),竟然忘了撥光圈環,印樣看起來亮部爆掉太多(估計可以暗房減光處理),暗部比想像的也充份了不少。

20160517_015_export-sml

隧道的第二格,是針對第一格的缺失—當下就痛覺有誤—,再作一次,改善曝光組合。就結果看來攝影時,曝光常可以再多一些些,但目前的表現尚可,吹毛求疵無益。大致都算中規中矩吧,final product 藉暗房手段製作才是。

兩條都是 Ultrafine Extreme 400,Kodak Xtol 1+1 顯影。由光影手工暗房工作室蕃薯葛格印樣、樣張掃描。


---------------
[1] 〈紀事 (2016-05-07)〉,YOSEF [LINK]。
[2] 〈紀事 (2016-04-03)〉,YOSEF [LINK]。

開基土地公—上海4×5 (2016-05-18)

有時去散步的淺山步道,一塊竹林窩整出的空地搭建的一座小土地公廟。春雨綿綿放晴日,大半陰天出了太陽,忽然有靈感。拍攝那天有所紀錄。[1]

使用上海散頁片 "Shanghai" cut film ASA 100,顯影 Kodak Xtol 1+1。
Toyo 45 G + Schneider-Kreuznach Super-Angulon 8/90 + Cokin P001

20160517_006_export-sml

這小廟在土坵上,所以第一步就是整個 level 上仰,然後背板(焦平面)下壓補償回來,以垂直於地基。前板(鏡頭)做個 tilt,前組升高—主要是為了構圖修正—,沒有用到「搖擺」。用後板對焦,出於實際狀況,後組比較有空間可動。

操作就緒左右,陽光已轉弱,不過味道還在。周遭外圍的樹木竹林不需校正得非常清晰,客觀來說,竹桿間不時鑽過微風,會動的東西影像不可能保持鮮銳。最重要的動機做好即可,其餘、次要的場景,真作為「散景」(bokeh)了。

光影手工暗房工作室印樣、樣張掃描。


---------------
[1] 〈紀事 (2016-02-12)〉,YOSEF [LINK]。

2016-05-16

紀事 (2016-05-16)

左岸買了比較可有可無的 B36[1]-39㎜ 轉接環,沒買 FP4+ 頁片,因為付款有些問題,且可以在臺北代理商訂貨。左岸的東西要的話還是自己淘,臺灣網拍實在賺太多,加了很大一手成數外,對買家還收一筆顯不合理的郵資。

做了個怪夢。在自家小池塘放養五條魚,竟然長成五條鮪魚,把池子都擠滿了,不夠空間,也沒法繼續長大。可風雨一來,這天睡醒家人慌忙報說魚給怪風刮出來,摔死在地上,都只剩下魚頭到魚鰓左右。魚頭個個比鍋大。我連煮了三個,啃淨吃三個魚頭。

顯然是昨晚看電視,講新疆的飲食文化,剝羊頭皮肉的印象。羊加魚,不正是個「鮮」字麼!?「魚」有相當成份來自於無意間看到人家埤塘岸上,有條大魚完整化為白骨,姿態很正直,腹部趴地,但只有骨架。有些好奇它究竟是如何死的。

又看了文革老攝影師的介紹,連上一個造反的夢。我只是混在裡頭,有些偏向「反革命者」的看熱鬧的龍套,是相對於佔據體育場館糾眾批鬥,在觀眾席和出口一帶瞎混,有時還要躲講壇發來流彈的無名之輩。造反幫應無意殺人,只是開槍以立威。經過一番協調,我同幾個朋友躲在座席間,彎著腰比手畫腳相約到村子(?)裡的餐廳吃一頓,避風頭。

餐廳位在一塊珊瑚礁坵上,約可容二十人。沿礁體鑿迴旋石梯供上下行走,屋子本身以木條搭建,印象中刷淺黃色,開白漆十字格玻璃窗。有些野樹貼著房壁生長,在此有些高度處,晴天白地眼見是白、黃、天藍和綠葉。

老闆給我一盤炒飯,還有個半熟的荷包蛋。約好的人沒到齊。我說呢,出門前連啃了三個大魚頭,自己都覺得恐怖。


---------------
[1] 據信轉接 Rolleiflex 3.5/75 鏡頭以使用 39[×0.75?] 配件。

2016-05-10

紀事 (2016-05-10)

今沖好最後一條要沖的黑白片,顯影劑果然還剩可沖一條片的量,其實又嫌勉強,至少 Paterson 沖片罐就不行了,也罷。計劃 4×5 挑了些要印樣(contact sheet print),四張併一張 8×10 相紙,做出樣張再掃描;rollfilm 也挑幾條印樣,有的先放著以後再說。樣張也可以當寶,有意到 IKEA 去買相框來掛或者當伴手禮。如此一來,雖然沒有個別影像的數位檔,也比往常的底掃要精彩得多。有張看來還可以的頁片定影瑕疵,先泡了定影液清理乾淨。

這一部份以中大片幅而言相當實際,其實可以弄個簡單的暗房空間,自己來。不過相紙通常尺寸較大,沒有個像樣的環境還是滿多不方便的。

在淘寶選購散片時,相中 FP4+ 的「相關商品」,Rollei Rpx100,和 Ilford PAN 系列差不多平價,訂價當然是比「上海」要高。原本有意購買一盒 FP4+ (「盒」均指 25 張裝),也許買個 B36-M39 轉接環,預備給 Retina-Xenar 用的,但並不必要。卻和兩盒 RPX 的花費差不多,再說 lford 產品在台灣可以向代理店訂購,要左岸淘就要算計淘得好淘得滿。

標準蛇腹和蛇腹修補帶就放下吧,不夠的再找適當的材料來補。以前胡亂貼的大部份,真要用冠布蓋上遮光。實際上沒有使用標準蛇腹,也不需延長棒(vice versa),確定不拍微距、也沒有小物攝影的可能。

P.s.
—徵詢過有力人士意見,認為 Ilford 還是比較值得。
—不放相,全部頁片以 5*7 相紙做 contact print;捲片應該還是 8*10 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