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9-22

說夢 (2015-09-22)

只記得其中片段。

我領著一朋友自大路走岔,走進草比人高,不像路的荒地,接連爬上幾層像是原始地貌如同建築物,在大地上一疊又一疊。回頭望去,乖乖,視野極遼闊,可觀望大海、周遭綿延草山、流轉雲海和五色天穹。[1]

山體覆滿濃綠修長葉片的草類,就像頭無比碩大的綠毛猩猩站在海角。我感覺在高低之間,有些像是防空洞、地堡的構造,確是有開窗的空間。正當更往上行,隱約見遼闊的臺地,忽然陰雲壓低不見天日,左前方、右前方各竄出一標恐龍,張牙舞爪來。我趕緊奪路而逃,倉皇跳進溝塹,正有個槍堡空間,便呆著等待風波平息。

上頭是一座頂級渡假村.恐龍肯定是有錢人看管園林的寵物。…還有許多因緣,到了渡假村去,容安頓一二日。


---------------
[1] 這裡有點像今年春季,迷霧中闖進山上果園的經驗,走上坡地再回折向下的視覺印象。

2015-09-12

紀事 (2015-09-12)

上午帶著第一盒上海片的最後兩張,裝一個片夾去一座宅子拍完。午後收到三盒上海,第一盒覺得滿冤枉的,結果幾乎不具存留價值,走過基本中的基本功夫這方面,乃毋庸置疑。曉得大片幅的手工是怎樣一回事,會裝片、拍攝、退片、沖片(罐顯),且有發現問題和心得,卻不是徒然。

白天陽光幾可謂炙烈,除了套冠布(仍是如昨,銀色),還披了以前使用的運動外套遮大部份機體,特別是皮質的廣角蛇腹,露天作業真夠辛苦的了。據說在高緯度嚴冬之時,別說颳風下雪,單是氣溫在冰點以下,呼吸都會在毛玻璃上結霜,克難得很。

兩個 takes,並不是兩張拍同一個東西。比較明顯加入 swing (前板/鏡頭優先),再次畫了個圖,上視和側視並行:
相機本身的軸線概念上是保持水平的,但是焦平面不見得是正好垂直於、正面對著目標 subject plane。首要保持水平,如此各樣操作的紀錄才有意義,然而實務上還是參考用;搖擺(swings)、升降(rise/fall)較有別於立足於天地間,相對平面的俯仰(tilt),後者和水平基準有極嚴格的對應關係。初始水平要是明顯偏移,倒不如什麼都隨喜,也就不容易理出個技術原則,那還要「技術」做啥?當然,大致掌握這些操作條件以後,「景觀相機」的攝影的確是有目的的隨喜;隨著心目中的 visualization reliased,除非為了教學演示,那些 technical data 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 contrast data 以利於 final print realization。

現在都有蓋頭,片夾開關也在蓋頭下,等沖出來看是否正常、不漏光。不排除在拿進拿出時,或在裝片之後沒保護好發生的漏光。至少,目前的標準是拉出片插的時候有蓋著,但冠布本身並沒有辦法完全阻隔光線。

應該還欠一捲 135 才會剛好用完 W27,主要還是沖頁片需要足夠液量,稀釋出一滿罐不算少。早些時的甚至想乾脆放棄,開新到的片裝起來用,看針對已知的問題做的改變有無實效,比較實際。報廢的、不想沖的片可以拿來定影測試嘛!哪那麼多 135 片頭。

2015-09-10

說夢 (2015-09-10)

為了什麼目的,到一個鎮子兜轉,前面的曲折已記不清。走在日式街區,類似中南部糖廠老宿舍的格局的巷弄,紅磚矮牆灌木叢,那邊幾個孩童卻不嬉鬧,像是「散步」著,悠閑地讓人不自在。在這時候,本來陰沈沈的天突降大雨,先頭幾滴落水還來不及反應,如傾盆下。大步踩著積水,尋覓躲雨處。

到一間文青茶館,紅木色系塗裝擺設櫃、桌椅、拼木牆壁。除了跑堂一個、一桌兩人並肩討論著什麼,沒見別人。我隨意看看室內裝置收藏,聽見那屋中央討論著一個名字:A。「A?你們認識 A?」A 似乎是個熟悉—但非私人的熟識—的名號,藝文界的前輩。其中一位起身斟茶,坐下,邊白了我一眼,道:「A 是我們的媽媽」。「真的啊!…」和他們少少聊了一會ㄦ,有個談得上的話題。

待雨停些時候,離開茶館,天空堆滿雲花,雲層微透出柔光。行程之一是要拜訪幾位老人,在坍塌半壁的村里集會所。此地是車站的背後,離鬧區卻是邇遠,簡直是城市的化外荒原。訪問結束後,繞過另一面,暮光之中約會幾個少女,他們是一個「工作組」,個體接案說是專做搬家、家管整理等等業務。商談半晌,敲定某月某日至 L 市清掃購置的一間公寓,工資若干。又約定稍過些時出發踏查,以便準備器材、清潔用品。

我在原地等待,過了一刻,幾位少女出現,另一邊又走過一票人,清一色是稍長的年輕女子。帶頭的走過來就指責我佔妹妹們的便宜,說錢該怎樣怎樣算的,竟是數倍於講好的價,簡直是單價乘以人頭。見我這邊一表現遲疑,大姊大使個眼色,左右立刻捉住手腳,亮晃晃的匕首擱在下頷,迫問是依從不,順了他們的要求就沒事…。

這是手放在胸口造成夢魘。驚醒且心神未定。

2015-09-02

紀事 (2015-09-02)

幾樣事情塞在一起,鋒面徘徊暫不下雨的日子進行。處理掉幾個月前實驗剩下的 instax mini,能不能效用我不敢打包票,至少片子沒有問題,離效期也還遠。銀行贖相機,回來後這週末就有給「木星-12」伸展的時候了。還是 Cine film 先用,就算以後結果不如意也罷。剛拍完可能有狀況的 Portra 160,KM 搭 K 1.8/55 拋出要賣的訊息,估計可以賣掉。講價錢很傷心—情感面,價不止於幾千元—,講實用則無所謂。

到了新竹大遠百附近的耶穌聖心堂,稍休息時遇到老神父,開門讓我進堂內,隨後把東西搬入準備。但待要正經時,想把 motif 1 的視角留個快速印象,Portra 已經到頭,沒格子了,可惜。一頭卻發現手機不見!顯然忘在樹下,給堂口維護人員拾走—也只見堂口人員來去。直到稍晚,過了兩個鐘頭才在詢問處問到,收回手機,並且仔細攝得正面。真有看頭。

第一次使 Super-Angulon 90,拍兩個 motifs。一個景用掉一個片夾,便是怕機械問題,也偷想也許一張刮得厲害,一張狀況比較良好。Copal 快門,或者因為老鏡機組,真是一定要測試觸發,觀察正確動作之後才能正式抽片夾曝光。Seiko 非要上弦才能打開葉片,是一種強迫,從防錯角度來看未嘗不好。


這座教堂有三重進,入口的空間是主日用,座位可坐百來人。中間是平日小堂,再往裡進是聖體龕,該部份建築臨路,外牆見有教會的希臘字母「基督」標誌。

到戶外亂拍一組,改用 Fujinon 210,是用了早期購置普通的 58-67 轉接環接上,螺紋並不很順,能夠用而已。比 Cokin 自家的鏡口環要便宜得多是當然,但不知相容的鏡口環品質如何。操作方面,套座可先上濾鏡,次加遮光罩,至準備就緒、拍攝前再套上鏡口接環。退下套座有個小機關,都是利用塑膠延展性做的卡榫。初次使用前宜稍練習,東西品質是不錯的。

帶著四個片夾,末組實施教堂建築,再用到 Super-Angulon 90。f/8 室內嫌昏暗,室外天候欠佳也有點難過。如果面對山光水色倒講究得不太多。室內由於有窗光,對比相對強烈有很暗的也有很亮的部份,想到要考慮 contraction,先多做功課回顧再決定怎樣進行。

維修完成的器材寄回了。蛇腹修補所費不貲。師傅新折一個工資多少還未知,且要等待好一陣子。其實可以自己找好齊好材料試著做,做出來更換、著框再請師傅代勞。我想買了冠布(已淘)附送一條,還多買幾條備著,自己動手。Zorki 的快門出問題,困擾很大。使用它的時候,步數要注意,腳步放慢回到五零年代。趕…什麼呢?絕大部分時候,我喜歡 rangefinder 甚於 SLR;SLR 經常也是估焦而已。當然,長鏡頭不是用這種作法。Steinheil 長鏡頭的對焦筒 relube 之後,感覺很好,想先慢慢ㄦ享用,不急著出賣它。但套用濾鏡是大問題,頂多不用濾鏡,出來對比會比較低,平淡。暗房可以處理增減,但原本底片上的對比就是相對有用效果濾鏡的低。

_IGP5470-exp

↓↓以掃描檔來說,這個感覺不錯(Zorki-4K + Industar-22 KMZ + B+W 021 on Fomapan 100/Fomadon W27)…
16330037-scl

↓↓這個也還好(Industar-22 KMZ + Toshiba Y48,同一捲),個人不信是濾鏡影響,而是當時光線條件對比相當低…
16330023-scl

↓↓這個也還好,就是相對地高光比曝光過多(Jupiter-12 LZOS + Voigtländer G,同一捲)…
16330002-edit

↓↓這個就不行了:快門簾失誤(背景諸元同上)…
16330004-scl

其實送修的主要目的是迴片機制壞掉,崩過三捲,好像三成碰巧無事,七成要出事。這邊修好,滿心相信以後就會乖乖,隔幾年作一般相機的保養即可。崩掉是根本不給迴,用力試就崩斷片捲尾(靠軸方)。機械異常,實在不應該硬來。可是,這情況恐怕放進暗袋也只能選擇剪刀剪開。

↓↓崩壞的捲末,偽半格(?)。同樣是 Zorki-4K + J-12 + G on Fomapan 100/W27
16330001-scl

J-12 配 Canon P 就我的實物來說,裝上時是有些頂著 light buffer。有的人說可以用,有的說頂著了就不要勉強。用在 Zorki 是絕對沒問題,而 Canon 就專用標頭和長鏡;Steinheil 裝不上俄機。

P.s.
—上海 ASA 100 頁片,Cokin P001 補償採用 ASA 64 (⅔ 格),P002 卻是習用 25,照 Cokin 講是用 32 (1⅔ 格)。
—單軌還是拆下來另外帶,比較好放。將來冠布用來包裹,放背包裡也就更少碰撞問題。
—得弄個小化妝鏡,早有需要,很多時候要看設定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