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3-22

紀事 (2015-03-22)

中午左右出門到本鄉後山去走走,看 M645 能不能找個風景題材。風勢頗勁,就算有想描寫者,也指望不高。包包裡還裝著數位相機 K-r,為的是有些場景和想法可以實驗或者「預覽」,也為的是 F80 不再急著拍完,此行可能的主題又大致已經拍攝過。

主要目的要走到無名溪流去,意思要用 FPan 來溪曝看看。月初曾有幾個動機以 F80 拍過,今以相當的曝光速度(一秒許、兩秒,100ISO 且儘量縮光圈),結果並不如意,便不期待 F80/X-Tra400 所攝的類似題目了。樹林裡動機偏弱又逢挫折—其實也不是真的很大,主要還在自己否決了攝影動機,可說是不夠美—,黑白片這下免了。

昨晚清過 LPF,為了這事不用換電池,bulb 開三十秒就夠了。



在水流之外,淺山農地之間隨處可見的竹子,單是竹叢卻是無趣,這裡倒是有些韻味。



相機既然已拿出來,繼續背在身上隨時要用。

行走之間,離開步道主線,好奇探探僻徑,不料遇到「虫它」在土地上享用陽光。人和「溜仔」彼此都嚇了一大跳,我「厚」地一喝,人頓時往後彈跳,那動物拱起上身一個往後快倒,接著好一個「各奔東西」。聽到「喀啦」也顧不得仔細檢查,快步離開同時,回頭看不出那東西究竟有無跟來。直到下山以後才發現果然有掉東西,是遮光罩的偏光鏡窗,一片可拆的塑膠蓋在慌張之間撞掉了。掉東西總有惋惜,比起從野獸嘴裏逃命,倒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。

突發狀況,又隔著些距離,並沒有看得很清楚。大致印象是銀灰色,修長盤繞,體型不小,應該是無毒的錦蛇類。畢竟都接近夏天,午間又出不錯的太陽,人跡罕至的路線,有蛇也不奇怪。人看到野狗,趕走開路繼續走,見了蛇卻有如無形中推起一座堡壘,難克服恐懼再前行。我想,就算在人氣較高的路線上,說不準高處東掛一條,西盤一尾,只是冷眼旁觀不致任意攻擊而已。

M645 有一格進度,架好在大腳架上,「埋伏」等待來的街頭攝影。沒有用 M.LU,靠觀景窗取景(不再改變準焦平面),時機到了快門線按下便成。原本就抓了前方距離四五公尺對焦的P.s.,但沒法克服「這麼重要的一幅還估焦失敗」,非要確認路人走進目標區。達成一幅「街拍」,回顧起來很是自然,自己說不出何以這麼大陣仗除了準備時的確吸引不少奇怪的目光,但待久了直到真正拍攝時可謂並無人在意。

我的數位測光表掛了,去大溪那天回來洗背帶,竟然把裝著測光表和錢包的袋子一塊ㄦ扯進水盆裡,泡下去以後才發現。陰乾、放防潮箱三日後仍無動靜。只得花錢消災,聯絡過製作者 rockbee 這幾天寄過去檢測、換零件。從去年八月買到現在,沒充過電,用得也挺頻繁—儘管不如別人顯然地拍攝量大—;很是實用,壞掉完全是自己的錯。


P.s. 使用 110 mm,如果是 80 mm,以約略相當的效果,可要讓目標走近至  2.5 ~ 3 公尺左右。快門速度較低,但奢望在銳利和模糊之間取得妥協。

2015-03-19

紀事 (2015-03-19)

安排好行程,把兩捲反轉片送去沖印店。本來就知道人家星期一集中轉送,可「不巧」老闆表示現在量少,有時兩週才送一次,正好逢隔週才送;前一批剛回來,郵局小便利箱。星期一中午寄走,都約至少週五傍晚可取件,所以週四、五都在忙顧店和掃描。

等就等吧,有「棒喝」感卻在於送沖片這一關可能拖延,剩一捲五月到期的 Provia,理想得在月初拍完,趕緊便送過去了。到四月中一定要把相機片倉騰出來開打。

買了 Superia Premium 400/36、買了 Portra 160/36、買了聽說是最近復刻的「美人片」 ProImage 100/36,買了手腕帶。手腕帶先裝在 F80 上,感覺良好。彩色片其中大部份要讓 F80 消耗,兩捲 Kodak 之一或二可用在 LSM 螺口機—送去整修兩個月了,還無聲無息。

估計幾樣廉宜的微距用器材明天會到貨。廉宜也就是重重比價,只針對功能需求,不排斥仿品也無需專業用的耐操。立體滑軌雲臺,配合閃燈支架,加一隻章魚腳(意中主要用來做燈架),用單燈,用雙燈皆可,更在意的是承載穩定和微調性能,藉此全部解決。微距目前而言可說是數位的主要生意,較多的求趣味了。

偶然選了 KM 年初的一捲 Provia,都是店掃檔縮圖就傳 flickr;拿來 redefine,曲線如圖(#1)

#1


這回更注意到 picker 點到的 X 值,作為精確的定位,在此作業中要改變的是幾處明暗分別的 Y 值;先前對座標比較不經心,除了一邊監看,一邊留心在「比較合理」的曲線,一派追求和諧。

出來的結果,忽地亮麗起來,更加類似燈箱上的透射稿(#2),

#2


這邊貼上店掃傻瓜不調檔(#3),以資比對:

#3


店家底掃的影像,多有密密麻麻的雜訊,造成對比降低,該黑的不夠黑,寬廣的中間調變得平板。底掃檔經過軟體定義明暗位,並非要捨去資料—底掃已經損失/不及非常多原稿成份—,而是要強調資料,並且「再現」底片的印象。既然是反轉片,修圖更理所當然。

現在 F80 裏面的 X-Tra 400/36 還沒有結束,雖然有不少期待,但就是急不得,我想要儘量真有想法,才紀錄下來—就如同有想法,才會拿筆/敲鍵盤記下,同樣的道理。忽然理出個想法或感覺。話,是這麼說的:急什麼,除非出大意外,膠捲上的東西既曝光了就是在那ㄦ等著顯影定影,也說不定最後的結果並不如自己的想法或者預期—這中間的落差,便得要自我檢討。又說不準過些時候,拍攝時的興奮退卻,到時候反而感覺弄了些垃圾罷。都是期待高,才有急著要結果;用膠捲的半新手還有怕犯了錯,由於是捲裝,要是一路錯到底,時間上的落差會造成不小的損失。然而這常是癡心妄想。KM 這捲 Provia 不就是穩穩當當拍完了?

昨混了一天跑去大溪走打鐵寮古道,小聰明搭車一路到三層,派出所可以是去回的整補站,我們的波麗士大人通常都樂於提供協助,還特別叮囑注意安全。安全返途,身上多了幾處擦傷,並無大礙,記敘如後。

我是從網上應該很紅的 Tony 網站搜出來不太艱難、不太遙遠又有溪水的步道/古道路徑中挑出來這打鐵寮古道。[1] 下了客運車,派出所旁邊很容易便看到「打鐵寮古道」招牌,走進去沿著一條農路,一刻之內可達。然而到了步道區,好似理所當然的,左右不見指標,或許也是理所當然,不容易猜錯(或者猜錯邊,也不至於白走很多路,立刻便知折反)。真正山徑入口,便有一條小澗,小橋橫於其上(#4)。過去就算開始爬山。

#4

山路一開始有個岔徑,伸長脖子偷望,應該是栽竹採筍農路。想彎進去隨意繞繞,竟然有斥侯蜂飛行警告。半個月前才給「釘」過,根本不敢和野蜂打交道(也打不起),回到正途行走。然而大半時候都聽得見樹頂老是嗡嗡作響,心裡害怕。

上午算八點過一些離開派出所,走完起始段,開始有叢林感覺,方向性強烈的光束透下,配著各種鳥類晨會,很是優美(#5)。

#5

沿溪行高高低低,半途有一段險阻,沒有棧道而必須攀石通過。踏過幾塊巨石又接著土腳卵石路。一個分心,一個重心不穩,紀錄方畢(#6),一抬腳就摔倒。身體往左面倒,腳架左手扶著,東西背在右側。還好手機牢牢抓在手裡,沒飛進大石頭縫裡,那根本找都找不回來。腳架雖有碰撞,更多的是撞人;身上的負擔多是泡綿墊層,且也不直接撞到石頭。

#6

走到一處盡頭,指標讀來驚覺「東興橋」已經過了!(#7)古道的重點一是「東興橋」,二是「白石山」。在廢碉堡(下述)處指標云往「木橋」估 40 分,往「東興橋」估 45 分;往「白石山」估 85 分。我對爬山興趣不大,重點在溪水、親水節目,故將「東興橋」作為目的地。竟然讓過了而完全不知情,沒有明白設立指標,卻是奇怪。

木牌所指,除了來時路,和路標疑似損毀,過「水漣洞」一條短短的木板橋往白石山和「百吉隧道口」外,看起來對單身遊客很是可怖地原始。躊躇再三,決定爬一小段山路,看看熱鬧。走不多時,轉往百吉隧道。除了名稱,沒有其他參考資訊,走得挺心虛,只憑著好奇看看。

#7

然而走了約一刻,滿以為所謂隧道口應只是不遠一堵山壁讓人追懷古意,路只往前,不知往何處去。遇到一隊不老山友,禮貌問好外,順便問路。人家說是從另一頭(沒明說是何處)大馬路邊—大概是相鄰的慈湖、後慈湖一帶吧—,走很有一段走至此處;往前還有約一個小時路程。一聽還有一小時路程,便想回頭去專琢磨溪水了。

在打鐵寮古道沿線,過了往慈湖管制鐵門一段溪水,石苔綠意,已摸下去過用 F80/X-Tra400 按了兩三格。溪水裡沒踩穩滑了幾跤,只是鞋襪微溼,倒沒有前面路過大石頭上一摔的嚴重。身上 M645 帶著,還多帶備用的一捲片子,預期會「雅興爆發」,不想根本沒見到動機。陌生的山路和環境,一路盡是綠意,又緊張路況,算視覺麻木吧!

回到往隧道的路上,人家又報說繼續走,還是有路可以往三層去。我想要是有個另外的出口,走走三層社區也不錯。於是依此而行,果然見路牌(#8)。先過此,經過一處果園,然後路徑陡然往一個山體作「之」字爬上,才回頭往回「下東興橋至打鐵寮」,初見一路林蔭。不幾步路聽見水聲—水聲絮絮如人語,獨行或者恐怖,要不是這一趟碰了幾組山友,真是一路自己嚇自己了—;見左手邊冒出小溪,大石頭中間常有小瀑,走起來應該特別健康。

#8


也是高低土路,比起最前面一段古道,路面大多是大樹浮根和泥土,鋪石不明顯。山中有巨石野樹粗藤,抬頭不時讚嘆,如(#9)。

#9

這一段愈行愈低,水聲常相伴,竟過古橋—「東興橋」[2],來到一片石頭灘(#10)。這邊稍早經過時,也曾摸下水邊(但不知可過溪)。野溪倒木生著蕨類,石頭上附生蕨和我不知名的植物煞是好看,但逆光覺得對比很差。

#10

在這兒始放下腳架,讓 M645 出來拍小景。測光時,忽竄出一人,有些驚嚇。原來是利用這古道運動鍛鍊,覺得類似「跑酷」,這種路況跑踏,實在太厲害。

走過去原路回頭往三層,經過東興橋石碑一處石灘,來時便暗許要留意,留意了。從廢碉堡來,大多是急下坡,回程則是急上坡,有時會累些,倒不全十分辛苦。我以為若以相對登山而言的「平面」段,本文照片(#7)路牌為終點,廢碉堡可稱三分之一節點,然後是東興橋石碑石灘為三分之二。廢碉堡設有路牌,但另有通路通往慈湖,[3] 又往該方向並無指標,我亦差點走錯。回程在廢碉堡休息,遇到三層上來,要爬上白石山的山友,便直言前次誤入歧途。言談間,分享不少郊山步道的經驗和建議,日後可以慢慢實踐。

來回加上沿途逗留,約四個半小時。為了只到大溪街上用餐、稍微觀光,省一段公車錢,自三層步行下山,路程約四十分鐘。作為觀光客,我覺得腳踏實地走些路並不為過。


---------------
[1] 見〈大溪.打鐵寮古道〉,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(0193),推定 2004,(缺文章建立日期)[LINK]。
[2] 可參考 Tony 的照片。 #10 照片往上游望,東興橋在右手邊,是我折返途中才遇到,原來要先踏過溪水。其實回來的這一段觀察起來,多處在雨季時會自然匯成逕流水道。
[3] 對自三層走來者為直走上坡,據 Tony 通往草嶺山,並可達慈湖停車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