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3-31

說夢:黑海豹的喪禮 (2012-03-31)

夕陽下的黑色沙灘上,黑壓壓的一團,遠遠看看不清楚那是什麼,原來是許許多多的小黑海豹聚在一起。中間是一條頭部朝右手邊,臉朝大海橫躺著的大黑海豹,長度目測有過兩公尺。

強勁的海風刮著耳朵和衣領打在臉上,只有風聲,聽不見其他聲音。不知道海豹們是否叫叫嚷嚷。

小海豹圍著躺在黑沙灘的大海豹,雖然間有動靜,但整體看來是很有秩序的。

可能有我所不知道的信號,其中好幾隻小海豹擺動鰭肢,爬上大海豹身上。我所看得到的部分,有三隻幼獸像是蠶食桑葉般,分別在那身子上啃出方向不一的三條粗線,海豹皮揭去了的部分並不是立即一片血腥,而是像白肉李子咬了一口。

黑海豹皮上開了幾條路,像是豪司坦乳牛身上的斑塊,也像簡單的迷彩圖樣。陪伴我一路,好像都沒吭聲的嚮導兼翻譯海豹這時迸出一句
-- he's still map for us, the dead.
-- I see.
更多的小海豹爬上大海豹身上啃食。我繼續看著,用很認真的態度觀看著這一切。

忽然,不知什麼時候起,在離大海豹頭部稍間隔處盤腿坐著一位帶金色短鬍子的年輕西方人,左手裡端著碗,右手拿著湯匙,和小海豹們有說有笑的樣子,大概是在我之前到來的人類遊客。海豹們以口就食,已經剝去大海豹大部分的表皮和表層肌肉,那人伸出湯匙,挖了些白瑩瑩的脂肪;這時海豹們正撬開頭骨,大啖軟組織,他也挖了兩匙大腦,嘴上笑咪咪,油亮油亮的…。

說夢:無人的香紅木頂級洗手間和破窗 (2012-03-30)

還記得的,細節特別的前一日夢境片斷:

到一座飯店,為某某人的婚禮,嚴格來說,是幫忙婚筵飲宴的場地佈置。走進建築裡,沿著超寬的階梯往上走了幾樓,每層樓有數十階。這裡看似奢華--亮黃色的大方塊牆面,上布著相對的大銀鏡、在室內明亮的大吊燈照明下很是炫目;高窗掛著同是亮黃色,質感不同的亮黃色的帘幕,在成排成列的鏡像裡,更多一種黃色元素--卻總不見人影。

直到預定好的宴會廳樓層始見有人活動,雖說該是忙裡忙出,但寥寥數人 ,就如棋子走位的樣子,如在滑軌上徐徐運行著的樣子。P,我唯一和這個活動有所連繫的人,出現在眼前。他喝住我停步、小心!才知在接連的映射裡,走上這層挑高層的樓階上端有個平台,像是一般建築裡頭的樓梯轉向般,這時背後還有一段梯階,不注意還真看不出來,以為就要直往前走,再前進幾步就會直摔下七、八層樓去。

我說要先去洗手間,P 給我指個方向,看指標走,到了。香紅木的超星級設計,在裏面躲了很久,不知有幾個鐘頭,一輩子還沒到過這麼高級的地方。但這裡有些冷颼,有些虛空,甚至說實在有些恐怖,這裡離人們準備裝潢的大廳有好一段,處於建築裡的對角,來路中間還有幾個拐彎。安靜得可怕,我離開以前,回去幫忙的理由是了解到這裡可能不是只有我一個人,但是總沒有別的呼吸聲,來人腳步聲、雜聲,更別提說話了。

到底來幫忙要做什麼,實在看不出來有何特別的任務要派給我,就彈性支援搬搬大盆栽、扶梯子、搬資材等等的。有人拉開黃色布幕,外頭深褐紫調的夜色,那邊有人嚷嚷,窗戶給石頭砸破了。幾人湊進前去,我也跟著到窗邊,果真從玻璃破處看得見外頭的夜,什麼別的物體、人跡都沒有,只一種顏色填滿。其餘玻璃沒破的部分,像是金屬又感覺透明,但看不透窗外,也看不見什麼東西,因外頭這麼高處,也沒什麼東西了。

「該找飯店方面來換換,要不有個遲延非要他們多打折才行!」爬得高高坐在工作梯上的一人指著破窗,看似激動地說道。

2012-03-27

我的 BWV 852 Fuge 主題奏法 (2012-03-27)

老巴哈平均律第一冊,第七「組」,降 E 長調(Es-Dur; E-flat Major)賦格[1] 的主題,


現在有比較清楚的構想,如何設計主題尾巴掛的八個16分符,要從綜觀整個賦格裡一再呼應的微結構來解釋。

第一張圖裡先行畫出的綠色弧線,像是分散和絃般由上而下,第一個弧和前一個音,也就是 b1 是不連續的,第二個弧則和 as1 不連續…。這兩個被小團體排擠的起拍,在第三小節初半終止音 g1 形成下行級進。後面跟著三個音,拉高八度是前一個級進的摹仿和重複,藉著兩個聲音之間節奏快慢的互補,延伸出主題變形。這點算是題外話。

這個賦格主題,從我的個人心證來說,前後各是一個16分符模塊,它們間很可能有著除了節奏相似之外的深層連結,也就是說,是同一個想法出來的。我認為這模塊的前半部可以視作

in 16th:
(d2-) | b1 - g1 - es1[sic!]...
和圖中畫上綠弧的模塊是極類似的。

在第二個重複主題(不含開始的主題本身)之前,有一段帶有「預告」性質的連番進行,先看到它前面是
as1 - g1 - f1 -es1
也在此 es1 處「切斷」原有的進行,插入「兩個半」前面所說原主題所帶的16分符模塊,直到第6小節插入重複主題之前:


這樣連續又大膽的音群已經相當程度地凸顯出主題裡的16分符模塊,暗示演奏者處理的方向,就在於首音不計或者作為前一個單元的末音,四個一組、四個一組地清楚帶出。

接下來的第3張圖主要就是在 Bass 和 Sopran 之間三次16分符模塊的呼應(第7-10小節),中間 Tenor/Alto 則以分散三和絃連繫 B 和 S 高低二條線,也形成向下走的級進,並且合乎不過三原則。在第三次呼應中,Bass 部分做了變化,以重複一次(也就是兩個單位)16分符模塊達到延伸旋律,以銜接「主題二。」在「主題二」的結尾,圖中畫有紫色圈圈的分散七和絃收斂於三和絃,[2] 又半終止於其四度之上。如第13小節前半,Es-G-B(主調一級)收在 As;同小節後半則以向下級進的減七級 D-F-As 收在 G(進入第14小節)。

再下來,前面「預告」過的戲碼,由第8、第9小節來的同一句 Sopran,但是並沒有重複到三小節,而是在第14小節中開始演出。在這一段的開頭,我想可以以「首音排除的例外」來看,將 g1 看作 g2 的「迴響」;g1 和 c2 構成四度,概念上不宜切割,但是實作上可以以「非連奏」(non legato)處理,達到音色連貫即可。同一個 c2 和 g2,以及隨著的第一個「半」個16分符單位,五個音則是一起處理,總括在同一個弧裡。如此由高而低的連續「劈砍」,在中音域形成緊湊、壓縮的印象,直至押在c (c-Moll) 調性上的半終止。


一連串的重複之間,音響上比較突出的,算是四個一組裡頭的三個音;其中第一、第二音又和第三、第四音組成類似上下分層的模糊調性句。[3] 正有著這樣的雙重性格,直到第17小節中,利用此長串重複,算來五個半組,在最後變形(h1 - a1 - h1)達成過門轉調。

在此小節中可以注意到第二拍的
h1 - a1 - h1
於第3拍有個 Tenor 回聲
b - as - b
接著,第四拍順著主題的樣板,向上級進
c1 - h - c1
這樣的細節頗為幽默。[4]

我的想法中,主題最末部分16分符模塊的奏法暗示已經在以上所提及的這幾處裡充份顯示了,是以相同、相似的型式,在微結構上彼此印證、連結。



------------
[1] Bach, Johann S. ([1989]2003): 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I. Hg. Alfred Dürr. 5. Aufl. Kassel et al.: Bärenreiter, S. 36-37.
[2] 第二個圖片中,起首 Sopran 也有出現如第三圖紫色圈出的待收斂分散七和絃情況,收在g2,未予標出。
[3] 意為類似 BWV 1013 Allemande 終止前一華麗句的效果。
[4] 也同時是常見的作法。想到平均律第二冊的例子,於第十七組(As-dur/ Praeludium)。

2012-03-26

說夢:走了好遠的路才起飛 (2012-03-26)

到機場,不知道目的為何。

手上沒有 boarding pass,也沒有旅行計劃,似乎是跟著一群人。又或者,只是給一群人捲進大街上人龍,捲進捷運車廂,到了機場,一窩蜂要上飛機。

我曾經四處轉轉,各個窗口都有人在,沒有一個理會我。其實,因為沒有 boarding pass、目的地未知、沒有個旅行計劃,我也沒法表達究竟需要什麼。從一號航廈上上下下,從防火門、逃生梯間穿梭走過,冷冰冰的混合點出口外的柴油煙、二手煙味的巨大建築空調系統出來的空氣,我趕著,乾著急,渾身感覺不到溫暖,要凍僵了走不動了,仍繼續走,穿過二航廈。還好這座機場就這兩棟沒第三棟,要有,肯定走不過去。

我究竟要問什麼呢?我只是個身無長物的小伙子,誰相信我要搭機遠行?

時間差不多了,仍是到了候機室,滿滿的人。看見玻璃牆外,停著一架大概是我待會要搭上的客機。白色機身前部的深藍色或藏青色字標誌「Quällerlände」, 好奇怪的名字。「聽說」,是 N 航空公司和 S 航空公司新近合組、改名的。也沒什麼不好。大企業有信譽,不怕摔。

上了飛機坐下,等待起飛。飛機緩緩離開泊位,開始滑行。當速度愈快,這像是雲霄飛車般在一條沒有止境的,有著梯階的棧道似的滑行道上,一路疙蹬疙蹬衝高又衝低。眼看著「軌道」前頭延伸進入一座水泥叢林,已經可以看到縱橫輻輳的市區公路。很快地,翼尖已經是大樓的玻璃惟幕,從機艙裡看,好巧的還隔了點距離,像是走在一條特號高速公路上。

城市的邊緣上空堆著濃黑的雨雲,間或透著閃電,雲底還留著半邊陽光,又是刺眼灼辣,又是黑冷驚心。我感覺開始後仰,圓窗上打著強烈的雨滴,飛起來了。


------------
或可能作「Quällerlande」,無變音(Umlaut)比較合乎一般的型式;印象不是「Quälerl(ä)nde」而是有著兩個「-ll-」的拼法。

2012-03-18

「曲」字相關的想法 (2012-03-18)

近來注意到有個詞
交響「樂」,
意在「曲式」而非僅指類別(genre),感覺甚好。"Symphony"、"Sinfonie" 等等辭彙表示的,本來也真的只是 syn- phony,老巴哈的三聲練習就是 Sinfonien。後來的「交響樂」專指(per definitionem)「奏鳴曲式」的多聲、多部門器樂合奏樂,從而變成現在的意義。

如此一來,就有不喜歡:

樂「章」;
協奏「曲」、交響「曲」、…「曲」,凡一再提到,就覺得這樣的名稱「很沒價值」。[1] 然而,(符合)這些曲式的音樂單元,尚無更中性、更脫俗的表達方式。

就像老一輩的見到西洋管樂器,就說
噴(=)「吹仔」[2]
他無法在選擇辭彙上區別,加上沒有可以輔助理解的經驗,只能使用民間口語的「鼓吹」來形容。若「我」知道,且認得「吹仔」實為何物,只能意會為長輩能得見外型不同,但實在沒有什麼認知中的差異,自然這東西的實際語意,和長輩生活經驗中的「鼓吹玩意」不會相差太遠,被看作是不認真的遊藝。

舉凡新奇巧玩初輸入時,首先面對的就是「命名」(notion and terms)和實用態度(its pragmatics)。「Telephone」 起先擬音作「德律風」,光看這詞眼無人能曉所指為何,所為何用。直至「電話」一詞始能夠比較適當地表意並廣為接受流傳。

又一個例子。華視新聞有個單元溝通兩岸語彙的,[3] 講過一個「冰激凌」,指的是台灣講的「冰淇淋。」幾十年前的的電影裡,時髦的男性請心儀的(有意推倒?)女士「上咖啡館」去「喝咖啡。」待入座後,女方表示喝不慣咖啡,於是男方推薦新鮮物,喚來侍者,低聲交代一番,隨即奉上。男人向女人介紹,這是「艾思克里姆,妳試試看。」此物之中有味「克里姆」,辭彙結構來看相當於「激凌」和「淇淋」,在香港華語作「忌廉」,惟識者不怪,怪者不識。


------------
[1] 不好的感覺,如 "degenerated" 一詞所表達者。
[2] 音 [bun phɛ' lḁ]。
[3] 該單元名為「兩岸每日一詞」,在午、晚間新聞末段,由兩隻布偶主持,分別是女「熊貓」和男「獼猴。」

老巴哈的雙簧管和弦樂團協奏曲 (2012-03-18)

很久沒聽,加入檔案點播「悠揚」的 BWV 1059 Siciliano,好慢。[1]

BWV 1053 (E-Dur), 1055 (d-Moll), 1059 (A-Dur) 三首協奏曲基本上可以在「大鍵琴協奏曲」裏面找到,[2][3][4] 就和「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」(E-Dur)一樣,還有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第四號也有改,[5] 這一部份可說是 BWV 中一曲多版的。有些改編版本會移調。這些曲子嚴格來講技術上不困難,但表現起來可真不容易。我個人認為小提琴協奏曲(BWV 1041-1042,不論雙提琴曲 BWV 1043)最困難,鍵盤版根本不能比!

Holliger和「Brown/田中聖馬丁」這個錄音算是名演,也確實穩重大方,很多場合、心境都能聽,不會火上澆油,也不會太冷。他的速度比較中庸,一點兒也不趕。

我有另一盒很喜歡的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「附」這三首協奏曲,由 Douglas Boyd 獨奏兼指揮。[6] 這個錄音很活潑,且質純量足,兩張光碟一套六首全到位還加雙簧管協奏曲,C/P 值真高的!

Boyd 買在 Holliger 之前,也是因為特別喜歡裏面的 BWV 1059 Presto (iii),清澈湍急,好像鼻塞通了呼吸順暢大快人心啊!某個時候買了前面講 Holliger 單這三首的合輯。


P.s. 發現 IMSLP 在 Firefox 裡我有用 Noscript 得要允許 "peachnote" 才能用 Viewer 功能。

P.p.s. BWV 1055 movt1出現在 Cantata BWV 35 Geist und Seele wird verwirret,所聽的版本,起頭是雙簧管和弦樂團(和小提琴重疊,造成一種常見的音色,我個人認為是小喇叭的替代),主要的獨奏改為管風琴。不過我想別的版本大概也不會差多少。


------------
[1] "Bach: 3 Oboe Concertos" (Philips), information on Amazon [LINK]: Iona Brown (dir.), Heinz Holliger (solist: oboe), Academy of St.-Martin-in-the-Fields.
[2] Konzert für Klavier, Streicher und Baß-Kontinuo BWV 1053  Nr. 2 E-Dur. IMSLP [LINK]
[3] Konzert für Klavier, Streicher und Baß-Kontinuo BWV 1055  Nr. 4 A-Dur. IMSLP [LINK]
[4] Konzert für Klavier, Streicher und Baß-Kontinuo BWV 1059  Nr. 8 d-Moll. IMSLP [LINK]
[5] 從 BWV 1049 G-Dur 改成 BWV 1057 F-Dur. Konzert Nr. 6 F-Dur. IMSLP [LINK]
[6] "J.S Bach: Brandenburg Concertos" information on Amazon [LINK] Douglas Boyd (dir./solist: oboe),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.

2012-03-11

貓是橡膠控 (2012-03-11)

偶然,我歸納出貓酷愛橡膠,或者是橡膠本身釋放什麼成份深深吸引貓咪,像興奮劑。

於是在某日,我找不到手上用的只剩下半個沒了外衣的舊蜻蜓橡皮擦,正煩惱間,貓兒眼前過,追趕什麼玩得正起勁,竟然追著那一粒橡皮打獨角曲棍球。橡皮擦沾滿貓口水和灰塵,又黑又髒。至少是找到了,洗乾淨,擦乾放一陣就能用,只是一定要收好。

但此後仍發生幾次同樣的事情。那半顆用著用著,愈來愈小,後來仍落得失蹤,只好買新的用。直到幾年後搬風整理,在傢俱底下掃出來…已硬化變質,不堪用了吧。

另一個橡膠製品就是耳塞。給牠咬壞好多個了。這種東西人耳朵塞過再不像全新,可是貓不分新舊,是耳塞就愛。也是和橡皮擦一樣玩法,除了到最後會因為承受反覆貓吻而碎裂。

昨晚附近不知哪家的大狗,我曾描述過的「小三度音很準」的一隻,夜半狂吠,不是新鮮事,但昨晚真正難眠。用手機錄音存證,可也不知道該怎麼反應、檢舉。隔著關起的窗戶仍很清晰,於是我想到來帶耳塞睡覺,不得已的方式,偶一為之還不太糟糕。不管塞得多用心,通常一覺到天明總會掉出一邊,或者兩個都掉。

星期天早晨,床底下乒乒乓乓的,直把我從不知所云的夢境弄醒,聽覺一邊混沌一邊清明,摸摸被褥上找不著,憑經驗猜貓兒必定在打曲棍耳塞,至於怎麼會落在他「手」上,該是耳塞掉在床上,給自己翻身抖下地,或者是貓曾尋著氣味來撿走的。

下床檢視果不其然,那位球員兼裁判正現身,喘呼呼的停下,「球桿」前不就是我失落的耳塞?撿起抓在手心裡,回被窩再瞇一陣,那貓兒一會兒竟噴著粗重的氣息,趴上床沿來聞人耳朵…。

真是重度橡膠控。

2012-03-08

說夢:散裝碼頭、臥鋪車上白貓逃走不見了 (2012-03-08)

往南方去,到某市去取走留在當地住所的什物,我想永遠都不會再回到這裡來了。把東西收拾了一陣,放在一進門口附近,先出門去…

一個小學課堂上,或許是在學校的「禮堂」裡,因為場地還不小,前面一班學童,一旁站著一位老師。另一邊,有一位身材過於豐滿的西方人,中年女性。小學老師招呼著全班學生,說 Ms.? 要在離開學校回美國以前給大家獻唱一首別離曲。

原來是學校聘的美籍教師。聘約期滿。

老師邀請我擔任伴奏,我走向一旁的電子琴座。投影機在大投影幕上打出那位女士在此的相片集,以及學生們製作的感謝辭、祝福語等等。譜架上放著一本不知為何,我打開來讀了讀,問:「我是不是該向下轉調,免得唱不上到『那個 Fa』?」

「噢,不用,沒關係」,她回答。不過我認為還是轉調比較好,往下三個音。只要伴奏引導就配著唱,不要老拉高音,輕鬆些不是很好麼?

我盯著那樂譜,奇怪的 C-clef 起前奏,幾個三度和絃,我頭腦一片空白,轉調該是如何?是不是突然看不懂樂譜了,只是一排又一排的黑荳荳。

我在電子琴上發怔,那邊久等不到伴奏,就自己起個音,大小朋友歡唱起來。


我和某人在碼頭上不知道在等人還是等船,這裡是港區中流,靠港口沒太遠。一邊停了艘二十噸小艇,一邊則是連泊著兩艘輕型貨船,船邊重起運機作業著。

風大,外頭的浪不停撞上來。

站著半晌,那邊貨船作業停下來,吊車懸空不動。我看那貨艙裡還未整空,堆著米黃色的東西,好奇說了要去看看。走近些,我看都是一個個蒲扇似的乾貨,巴掌形的上頭嵌四五個果實之類的:油棕果核。那某人轉頭問我怎知道?我就是知道。那邊不就下來運貨的大叔,問問他可以。

起重機底下,我們追上大叔,問那是什麼。

「油棕仁。」

果然沒錯吧!



我要搭車北上了,收拾好要帶走的行李,取了票上車。位子在第十一節。

從第十節車廂往後走,是個僅有側邊狹窄走廊的包廂,推開車通道門,第十一車和前面十車大不一樣,走進去,更是大不同。這是一個臥鋪車,只有單層,單床依序垂直挨著走道擺。看來人並不多。我的鄰號是位姑娘,她頗警戒地瞪著我放下背包,在我的號碼床邊坐下,和她社交地微笑一下。女孩這才把眼神移回車頂的灰暗白漆和發黑的旋轉風扇。

我打開背包的抽繩,大白貓在裏面,還很緊張不敢探出頭來透氣。連安慰了一會兒,貓才悄悄鑽出來看看新環境,只是我手一鬆,竟然一躍溜走了。又不知呆了多久,不知貓躲藏到何處,才站起來開始找。車廂裡臥鋪、座位止一層,大約也就是縮在那張床下吧。我感覺別人眼中看起來像是偷窺犯似的,一床接一床地彎腰蹲下張望。一個十一車都找遍了,竟然找不到。見車通道門有個縫,該不會跑到鄰車去了。車間是緩衝構造,沒有明顯的對外開口,還好,要不然貓可就掉到鐵道上早給輾死、摔死了。

到鄰車一看那包廂的門開著,裡頭很昏暗,但感覺空無一人,也是個臥鋪廂。

我在這裡找不到大白貓,傷心又難過又懊悔。

2012-03-07

貓飼

天氣涼些時,貓發現可到電腦後面趴下取暖,常賴著霸佔桌面。牠喜歡電腦排放的熱氣,給考慮留一些空間相稱於貓的體型,夠牠窩著還能變換姿勢,才不會過於狹促。和人生活在一起的貓,會建立某些作息規則,稍留意就可以觀察出來。總之有些時候貓對人愛理不理,有時卻會自己黏上來,不理牠也沒關係。小動物卻是在這時很陶醉於人類的噪音和氣味,不難發現牠喜歡聽音樂,難說懂或不懂,就像一些固定的噪音,如電視機、收音機,對寵物和人都有相當的重要性。

貓兒光臨,開什麼給牠聽呢? 個人經驗來講獨奏鋼琴曲最適宜。貓喜歡柔和的叮叮咚咚聲。[1] 例如巴哈的《英國組曲》、《平均率》等,或是貝多芬的《奏鳴曲》等,都是成套適合從頭放到尾,長短皆宜的音樂。相較之下,管弦樂(包括獨奏樂器的協奏曲)讓寵物「鎮靜」的效果並不明顯[2]、聲樂(純聲樂,如泰利思學者[3] 等團體的系列錄音)誠有靜謐之感,但是聲律跌盪,小動物好似不買帳,只是勉強闔眼。

怎麼說小動物對某些音樂興趣缺缺呢?聽音樂能夠睡著,還作夢,眼睛動、耳朵動,四肢也會動。其中一種表現是握拳…

---------------
[1] 以音色柔和,又「粒粒剔透」而言,木琴似乎是適合的。我有一張古琴音樂「廣陵絕響」也屬類似的音響,但是古琴音色變化稍劇烈,且內容而言自然是和上面的例子有很大的差異。
[2] 提琴如巴哈《音樂的奉獻》(BWV 1079)中,一曲,「Canon a 2 violini in unisono」,二支小提琴作卡農,配一部低音,就有起音把貓驚醒,以為是窗外有貓嚎叫!由此可見絃樂器不甚適合當「床邊音樂。」
Bach, Johann Sebastian (1885): Musikalisches Opfer. Hg. Alfred Dörffel. Leipzig: Breitkopf & Härtel (Bach-Gesellschaft-Ausgabe, Bd. XXXI.2). -- IMSLP/The Petrucci Music Library, online score in public domain #10042. [LINK]
[3] 泰利思學者合唱團,「The Tallis Scholars」曾錄有大量縱橫各時代的聲樂作品,相當知名。

2012-03-05

Prélude d-Moll, BWV 811 (2012-03-05)

今天打開《英國組曲》第六號 d 小調。在一開始的部分(無速度指示,下文也主要在講這段)聽見的看讀到的不一樣,才發現照譜面[1] 來講,第二小節左手先前都彈錯了,和絃中 f 並沒有持續六拍,然後接 g;三和絃散開、轉位往上爬滿六拍,掛留到節尾進入一個小變化區。這個譜面其實是在第二群三拍子中,上到右手一級和絃轉位的同時,低音剩下完全八度( d-d1)。持續低音 d 不計,末三拍的變化球,突然下了一個滿鮮明的,在二級上建的減五度(e-g-b),在 d 上頭聽起來帶有 「g-b-d1 附 e1」感,相對主調位於 4 度,且 b-e1 也是個四度:


類比的位置在轉調到五度(A-c-e),從第十九小節開始,這譜面跟開頭比起來卻很有所差異。首先,中間聲部(Tenor)至少在形式上是連貫的。「保留」我圖上畫記號的延長,估計在兩處相彷卻不全然相同處起著音響上的補強作用。


首先第二十小節第三拍的 a 沒有延長,但是作用同第二小節所發生過的,它往上爬一個和絃轉位;可能是編輯的意圖,要讓這兩個地方類似,但是有不同。既然要讓 a 小調和絃「乾淨」展現,就不要讓相對而言動的線條附近再填聲音,而是在左手讓位於中聲部(Tenor)的 e 音延長,並且接上相對 a 小調而言四度,其實是回到 d 的一個減七和絃中的 f 。因此,這一句的結構因中聲部的持續而更形緊密,也在此凸顯中低音的旋律(或者「歌唱」,melody);相較之下,在開頭的部份雖然不差,但就是比較碎裂。[2]

這首 BWV 811的 Prélude 除了這些,還充滿很多類似 BWV 543 Fuge,

Source: Petrucci Music Library[3]

或 BWV 565 Fuge 同樣在快結束前一段腳鍵盤上的獨角旋律

Source: Petrucci Music Library[4]

類似的成份「模塊。」作曲家設定的節奏很明確,即使在後頭的 allegro 也是以類似的想法建構出來,加上靈活的調性變化還有「花邊」,整首曲子有料,又各種發展走法也合理,堪稱富於幾何美感的傑作。

還有一個地方,第三十二小節的 B /  b2


我的意見,儘管第三十一到下一小節交接處一個「收」在主音,但同時也就在這個主音d2往上接六度的 b2,一個歷時性(diachronic)的小三度,然後半音、半音跨四度地轉下來,這就是前面講的「獨角戲。」後面這裡我建議比較上的強音分別落在 (b2) a2、f2、d2,剛好是個主調三和絃拆開。

回到我圖上的畫記,B 和 b2 「unison(o)」:這個 b2 雖然是本小節中的第2拍,左手的 B 則是從前面唱完的小結處,右手同樣從前面一小節過來,建議句子暫時收在主音,另起 b2 開始的小三度單位,同時間左手停在 B 有和這個 b2 產生「集、散」的意思。稍後 B 爬上 H,相對的右手旋律幾何地反轉主題的基本型(here an axiomic reflection),不過也只有到這裡為止了。


------------
[1] Englische Suiten (English Suites). BWV 806-811. Urtext. G.Henle Verlag München, 1958. 全音翻印版。
[2] 雖然這裡下移五度,但末三拍下的四級(d) 和絃正好和前面同處中音部 g-b 形成二度下行級進的關係。四度構成過渡往完全五度(A-e)的契機。也可以看做中低音部的比重順應往下移調而自然是較為填滿,也少了刻意強化中高音的支撐理由;相反地,在中低音支撐,右手只留下一線,凸出分散和絃 a-c1-e1-a1 。
[3] Bach, Johann S. (1867): Sechs Praeludien und Fugen für Orgel. Dritte Folge Nr. 13-18. Als Bach-Gesellschaft-Ausgabe, Bd. 15. Hg. von Wilhelm Rust. Leipzig: Breitkopf & Härtel, S.189ff; IMSLP, BWV 543. [LINK].
[4] Ibidum, S.275; IMSLP, BWV 565. [LINK] [score:LINK]